牙齿缺失七八年还能种吗?先查骨量再决定!
牙齿缺了七八年还能种吗?能!但必须闯过这一关——查骨量!
缺牙久了总有人觉得“反正不疼不痒,凑合过吧”,直到邻牙歪斜、咀嚼费力才后悔没早点处理。今天就带大家看看,七八年的“陈年缺牙”到底能不能逆天改命?
一、长期缺牙的“蝴蝶效应”比你想象得更麻烦
缺牙区就像塌了房的地基,牙槽骨会以每年0.5-1mm的速度萎缩。七八年下来,原本能稳稳托住种植体的“土壤”可能流失过半。更头疼的是,邻牙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向空缺处倾斜,对颌牙还会“野蛮生长”伸长。这些变化轻则让种牙空间不足,重则导致咬合错乱——这时候就不是单纯种一颗牙能解决的问题了,得先花时间“矫正牙齿排兵布阵”。
二、种牙的关键门槛:你的骨量“库存”达标了吗?
牙槽骨相当于种植体的“地基”,厚度需≥6mm、高度≥10mm才能确保种植体稳固。医生会用锥形束CT扫描你的颌骨,像地质勘探般分析三维结构:
• 骨量充足型:直接进入种植流程,成功几率约80%以上;
• 骨量不足型:需要“填土施工”——植入骨粉或自体骨块,等待3-6个月骨结合后再种牙;
• 重度萎缩型:上颌可能触及鼻窦腔,下颌可能损伤神经管,这类复杂情况需要结合骨增量、穿颧种植等特殊术式。
三、骨量不够怎么办?补救措施大揭秘
别被“植骨手术”吓到!现在主流的骨增量技术已非常成熟:
• GBR骨引导再生术:盖一层生物膜防止软组织入侵,让骨粉在专属区域安心生长;
• 上颌窦提升术:从鼻腔底部“抬升”空间,给种植体腾地方;
• 自体骨移植:取智齿区或下颌骨的“备用骨”移植到缺牙区,成活率更高。
这些操作听着复杂,其实全程局麻不痛,术后肿胀3-5天就能消退。
四、警惕!这些“绊脚石”可能让种牙计划泡汤
牙周病未控制就像在豆腐渣工程上盖楼——种植体再好也扛不住牙龈发炎流脓。必须先完成龈下刮治、消除炎症。糖尿病、骨质疏松患者需将血糖、骨密度调到安心范围,否则骨结合速度会慢3-4倍。较麻烦的是对颌牙过度伸长:如果上下牙咬合间距不足5mm,可能需要先矫正或磨短对颌牙。
五、种牙全流程:精细到毫米的“搭积木”工程
术前勘探:血常规+凝血功能+血糖检测,排除系统性风险;
智能化设计:用口扫仪获取牙齿3D模型,AI模拟种植角度;
植入种植体:小创口翻开牙龈,在预定位置“拧入”钛合金牙根;
等待骨结合:上颌等4-6个月,下颌等2-3个月;
戴冠收尾:基台连接+全瓷冠修复,咬苹果啃骨头毫无压力。
六、攻略指南:怎么选对医院和医生?
• 看设备:认准有锥形束CT和智能化导板系统的机构,种植误差可控制在0.1mm内;
• 挑医生:建议选择10年以上种植术例库的医师,尤其是处理过骨增量、全口种植等复杂术例的医师;
• 比服务:从拍片评估到术后维护提供完整跟踪管理的机构,能降低20%以上并发症风险。
划重点:缺牙七八年不是种牙禁区,但拖得越久,修复成本越高。与其纠结“能不能种”,不如先拍个CT看看骨量——也许你离一口好牙,只差一次检查的距离!